结婚不再需要户口本了,但这5条婚姻法新规你必须知道!
2025-04-14 16:56 | 查看: 131706
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届时,婚姻登记将实现全国通办。
结婚领证变得更加便捷,但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分割、子女权益、婚姻忠诚等问题却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重视。
这些新规到底带来了哪些变革?又将如何重塑我们对婚姻与财产关系的认知?
1
房产加名≠分一半!父母出资购房,离婚也可能“净身出户”?
新司法解释规定:婚后房产若双方父母均有出资,在明确约定下,双方父母出资部分归各自子女所有;若无约定,法院会综合考虑婚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贡献等因素判决归属,并判定获房方是否需要对另一方给予补偿。
中华遗嘱库建议:夫妻双方可通过签订书面协议,对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进行清晰界定。此外,父母也可以在遗嘱中明确名下房产仅由子女个人继承,不纳入夫妻共同财产。
2
婚内出轨成本飙升!送出财产可全额追回
新司法解释规定:配偶婚内出轨,赠与第三者财产的行为被视为违背公序良俗和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原配不仅有权追回全部财产,出轨方在离婚时还可能被判定少分或不分共同财产。
中华遗嘱库建议:需要注意的是,若出轨方离世且有非婚生子女,第三者有可能通过主张非婚生子女继承权,从而获得出轨方的遗产。为避免此情况发生,夫妻双方可以提前订立遗嘱,排除非婚生子女或第三者的继承资格,保障自身及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
3
直播打赏算“挥霍”!夫妻财产保卫战打响
新司法解释规定:夫妻任意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未经对方同意过度打赏主播,可被视为挥霍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分割财产时,该方可能会少分或不分;但如果只是小额打赏,则不被视为挥霍夫妻共同财产,不会影响财产分配。
中华遗嘱库建议:为保护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家庭财务使用规则,规定哪些支出需要经过双方同意,尤其是在网络打赏、购物等大额支出上,应避免一方单方面决策。夫妻双方也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提前规划家庭财产分配。
4
全职妈妈的保障!离婚不再“人财两空”
新司法解释规定:在婚姻中,若女方选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离婚时她们有权要求对方支付家务补偿金,具体金额会根据当地居民平均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这一规定充分肯定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勤付出,也体现了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认可。
中华遗嘱库建议: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一方长期负责家务或育儿,夫妻双方可以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各自对家庭的贡献以及财产的分配方式。同时,考虑到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可能面临举证难、执行难等现实困境,全职妈妈也可以提前立遗嘱明确个人财产归属,为自己未来生活提供保障。
5
不婚同居时代,“事实婚姻”财产分割有法可依
新司法解释规定:非婚同居关系期间,对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无约定时,同居期间各自的收入、继承或受赠财产归个人所有,共同出资或无法区分的财产按出资比例分割,并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子女情况、贡献大小等因素。
中华遗嘱库建议:同居期间双方可签订《同居财产协议》,明确共同财产范围及分割规则。由于非婚同居双方在一方离世后,在世方没有法定继承权,可以提前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遗赠给同居伴侣,确保对方权益得到保障,避免因遗产引发纠纷。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情感结合,还涉及到诸多现实的财产问题。2025年实施的新司法解释,提醒着每一个人都应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独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婚姻,深入思考婚姻的本质和意义。
另一方面,这也促使我们在婚姻中更加审慎地对待财产问题,做好合理的规划和保护,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让婚姻生活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