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女子钱在银行却无法拿来救命,银行没办法保险公司也帮不上

2025-11-26 14:49 | 查看: 130530

一个问题成真了。


上个月,上海单身的蒋女士突然感到头晕,同事不放心在其住处找到她时,发现情况严重就果断送医,确诊为脑出血后,进行了手术。

但是,医药费怎么办?治疗也需要亲属签字,谁来签?


独身女子突发住院


46岁的蒋女士独身一人,父母都已过世。

今年10月14日,蒋女士的公司接到蒋女士的请假申请,蒋女士称头晕无法行动。

蒋女士的同事上门查看,把蒋女士送到了医院,经诊断,蒋女士出现了脑出血症状,需要进行手术。

手术需要家属签字,蒋女士想到了远房亲戚吴先生

蒋女士是吴先生爷爷姐姐的孙女,蒋女士和先生的亲戚关系可以说很远了,两人也只是一年聚一次吃年夜饭的关系。

据吴先生说,蒋女士未曾婚配,也没有子女,父母也已过世

有远在兰州的姑姑也在今年4月份过世,舅舅早在30岁左右就已不在人世。蒋女士身边没有一个近亲属。

吴先生接到蒋女士被送至医院的消息后,赶到现场签字,并和蒋女士公司一起垫付了3万元医药费,蒋女士得到救治。

然而,蒋女士从刚入院的神智基本清醒,到后来病情逐渐反复,伴有烟雾病,逐渐变得神志不清,只能住在重症监护室,靠呼吸机维持。

截至11月11日,医药费已经累计到21万多,并且每天都在以五千到一万多的金额累加。


高额医疗费由谁承担



医院联系吴先生缴费,但高额的医药费让吴先生也无力负担。

更重要的是:蒋女士一旦有个万一,法律并不支持吴先生继承她的财产。

那么,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邮电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表态让人暖心:居委也愿意向前一步,积极承担照顾和监护责任,为蒋女士托底。

这体现了社会的温度,但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诸多法律和程序上的障碍。

比如,居委想帮蒋女士从保险公司获取重疾险赔付,但保险公司表示居委没有这个权利。

向银行求助,银行不支持。

向蒋女士投保重疾的保险公司求助,保险公司不帮助。

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先向法院申请宣告蒋女士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然后再指定监护人。

整个过程复杂且耗时,而对于急需救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孤身人士将来怎么办



孤身人士将来可咋办?

人还活着,钱也在,就是用不了,谁来提供帮助,似乎是个空白。

针对这一社会重点关注问题,小编采访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遗嘱库上海静安分库项目负责人陈羽寒

他表示: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法律工具——意定监护
所谓意定监护,是指成年人在意识清醒时,通过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待自己丧失或部分丧失行为能力时,由确定的监护人来履行监护职责

这就像一份“生命的保险”,确保在我们无法为自己做决定时,有人能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帮助我们。

意定监护并不是只适用于老年人或者病人。意外和明天,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就像蒋女士,46岁的年纪,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突然面临脑出血的危机。

如果在事发前,她能够指定一位信任的人作为自己的意定监护人,那么很多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如何确立意定监护人


确立意定监护人的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遵循法律规定。

首先,需要在意识清醒时,以书面形式明确自己的意愿

其次,要与确定的监护人充分沟通,确保对方理解并同意承担这一责任

最后,要将相关文件妥善保管,并告知可信赖的人存放位置,以便需要时能够及时找到。

选择谁作为意定监护人,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可以是亲戚,也可以是亲密的朋友,甚至是专业的机构

关键是要选择值得信赖、有责任心,并且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对于像蒋女士这样亲属较少的人,也可以考虑指定好友或者专业机构作为监护人。

除了意定监护人外,独身人士还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医疗费用问题。

同时,要确保自己的财产信息有可信赖的人知晓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动用。

值得欣慰的是,在各方努力下,蒋女士已经脱离危险。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下次类似情况发生在我们自己或亲友身上,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独身人士增多,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支持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法律的空白,也看到了人间的温暖。

吴先生的无私帮助,居委的“向前一步”,医院的全力救治,都让我们感动。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无论年龄大小,无论家庭结构如何,提前规划自己的事务,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关心我们的人负责。

希望蒋女士的经历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意定监护的重视。不要等到危机来临才仓促应对,提前规划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当我们能够在意识清醒时做出安排,不仅能够确保自己的意愿得以实现,也能够减轻亲友的负担,这无疑是一种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