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护银龄·智享未来”老年人权益保护研讨会召开

2025-05-15 09:42 | 查看: 130530

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法治时代》杂志、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典护银龄·智享未来”老年人权益保护研讨会于2025年5月12日在召开。

图片

来自法律理论研究和实务领域的专家学者、法官、公证员、律师约30人参加,共同探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治进路与制度创新。 

图片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民法典》立法专家龙翼飞教授指出: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没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权益实现提供了更为完整的法律规范。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化事业发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在民法典中,通过创新设立意定监护制度、居住权制度、委托合同制度、人格权保护制度、婚姻家庭关系中保障老年人权益制度、遗产管理人制度和侵权责任制度,体现了尊重、关爱、赋能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立法思想。中华遗嘱库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为执行民法典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规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图片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遗嘱库项目办主任、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结合中华遗嘱库实践经验,分享老龄维权工作中的新问题与思考。他介绍,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公益项目,于2013年启动。项目秉持 “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 宗旨,以 “推动遗嘱进入每个中国家庭” 为使命。陈凯指出,在服务老年人和家庭过程中,面临诸多老龄维权问题,涵盖遗嘱自由、老年人再婚、空巢孤寡老人、特殊人群保护等领域。他分析,因代际理念差异、国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关利益主体在权益认定和分配上分歧显著,给审判和调解工作带来挑战。同时,他强调,在老年权益保护工作中“预防胜于解决” ,中华遗嘱库推出了“传承无忧服务”,不仅能够明晰财产分配、减少家庭纠纷,更能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构建起前置性的法律防线。

图片

论坛对话环节,围绕“破局老龄权益保护‘最后一公里’”主题,来自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六庭庭长赵银豪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王蕾蕾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韩晓飞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宋敏敏北京市长安公证处财富传承中心负责人、业务二部公证员李青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大龙中华遗嘱库法务部总经理、继承部负责人刘鹏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学院副教授叶承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评处副教授李勤围绕涉老案件特点、风险防范、赡养纠纷、遗嘱继承、综合性公证养老、老龄权益保护探索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第一,整合资源。各方需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第二,创新发展司法机关应创新工作方法,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法律服务与民生服务融合 ;服务机构要升级服务模式,提供财产规划、权益保障、遗产管理等一体化综合服务第三,深化研究完善遗产管理人制度理论框架。同时加快法律完善,培育专业社会监护组织,提升公众法律意识,促进司法、公证、律所等法律共同体合作,打通老年人权益保护“最后一公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会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贾兵伟先后致辞。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宣布成立了“老龄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为老龄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执行主任许莲丽颁发聘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遗嘱库项目办主任、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执行总编辑单一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期刊中心负责人张霞被聘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校外特聘专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纪委书记任保奎与龙翼飞教授共同揭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代管理学院院长李志强与陈凯签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推动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