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亚洲首富李兆基辞世,享年97岁,豪门没有“溏心风暴”?

2025-03-18 13:34 | 查看: 131910

3月17日,据恒基兆业地产官网发布消息称,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沉痛宣布集团创办人李兆基大紫荆勋贤,痛于今天黄昏 (公历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七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详与世长辞,积闰享寿九十七岁。

李兆基出殡仪式的举行日期,一切等家族安排妥当后,将会另行公布。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01 

地产大亨“四叔”的传奇人生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出生于广东顺德大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创办人,香港顺德联谊总会荣誉会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原主席、总经理。因为在家中排行第四,所以被港人称为“四叔”。

“四叔”于1995年、1996年、1997年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并连续两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1995年获得“亚洲企业家成就奖”。

同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2018年,以2150亿元财富成为香港首富。2020年,以304亿美元财富成为《福布斯》香港首富。香港四大家族一代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地产大亨”“亚洲股神”“香港巴菲特”。

香港传奇富豪“四叔”以97岁高龄离世,留下一个掌控千亿资产的商业帝国。这位被誉为"亚洲股神"的商界巨擘,不仅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更因五年前提前布局交班计划,避免了家族争产的公开纷争。

然而,这场现实版的"溏心风暴"仍给世人敲响警钟:财富传承绝非简单的数字分配,而是需要智慧、远见与法律保障的系统工程。

2.png

图片来源:网络


  02 

财富传承的未雨绸缪

李兆基家族虽未爆发公开冲突,但其交班过程历时十余年,足见复杂性。

据公开报道,李兆基早在2019年退休时已明确将核心资产(如恒基地产、中华煤气等)通过家族信托机制分配给两子李家杰和李家诚,确保股权平稳过渡。香港富豪普遍采用家族信托规避遗产税及争产风险,李嘉诚、郑裕彤等案例均印证了这一模式,李兆基家族亦遵循此惯例。

李兆基在遗嘱中明确要求“若有人争抢遗产,便一分钱都拿不到”,通过法律条款强制约束家族成员行为,确保分配规则不可挑战。其名下价值超40亿港元的山顶豪宅及其他资产均按遗嘱划分,避免因法定继承导致的财产分割争议。

这种"渐进式传承"背后,是无数法律文件、股权架构和税务筹划的支撑。反观香港另一豪门,某地产家族因创始人突然离世,子女为遗产对簿公堂十余年,企业市值蒸发近半。财富积累需要数十年,但若传承规划缺失,崩塌可能只需一瞬间。

3.png

图片来源:网络


  03 

遗嘱与信托:为亲情穿上“防弹衣”

据香港法律,未立遗嘱者离世后,财产将按《无遗嘱者遗产条例》分配,可能导致配偶、子女、父母按固定比例分割。这种"一刀切"的法定继承,往往与逝者意愿相悖,更易引发矛盾。

李兆基选择以遗嘱结合家族信托的方式,既明确分配规则,又通过信托机制实现财富代际管控。数据显示,香港60岁以上人群中仅30%订立遗嘱,而遗产纠纷案中75%源自无遗嘱继承。提前规划不仅是法律需求,更是对家人情感的守护。  

4.png

图片来源:网络


  04 

财富传承的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1. "家产不多,无需规划":一套房产、一笔存款亦可能引发继承纠纷。北京曾有一案例,兄妹三人因母亲留下的60平米老房反目,诉讼费远超房产价值。  

2. "口头交代即可":法律上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且需严格见证程序。上海一位企业家临终前变更分配方案却未留书面证明,最终法院仍按旧遗嘱执行。  

3. "立完遗嘱一劳永逸":家庭结构变化(如子女出生、婚姻变动)、财产增减都需及时更新文件。李先生在癌症晚期时,因担忧怀孕妻子王女士未来可能改嫁,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父母,未提及未出生的孩子及配偶权益,最终,法院支持遗嘱中个人财产部分的效力,但内容因违反胎儿保留条款部分无效。

5.png

图片来源:网络


  05 

专业规划三步法:让财富成为亲情的纽带

1. 尽早启动:中华遗嘱库数据显示,40-50岁人群订立遗嘱数量年增40%,遗嘱明确意愿,财富传承意识正趋向年轻化。  

2. 全面梳理:除房产、存款外,虚拟财产(数字账户、知识产权)、境外资产等均需纳入规划。   

3. 定期检视:建议每年或遇重大家庭变故时,重新评估规划方案。  

李兆基曾说:"生意可以冒险,但家庭必须稳妥。"在中华遗嘱库服务的超30万家庭中,有九成家庭在订立遗嘱后表示"家庭关系更融洽"。

财富传承的本质,不是冰冷的数字分割,而是将责任与爱转化为可执行的承诺。今日的一份规划,或许就是明日避免亲人反目的最后防线。

如今,李兆基的离去无疑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大损失。但他所创造的财富和精神遗产将继续激励着后辈。各大媒体持续关注并报道他的生平,与其说是对一位富豪的追忆,不如说是对一种拼搏精神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