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解读:婚姻财产分割更清晰,遗嘱规划如何助力家庭和谐?

2025-02-12 10:31 | 查看: 134161

想靠结婚发家致富?

对不起,这条路走不通了

2月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正式实施,从多个角度对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分割、子女权益、婚姻忠诚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界定和规范。

这些新规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又将如何重塑我们对婚姻与财产关系的认知?

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华遗嘱库家办部资深律师、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杨虹霞。


01

房产加名≠分一半!父母出资房,

离婚时也可能“净身出户”?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房产证上加了名,这房子就有自己的一半。但新司法解释可不是这么回事。



新司法解释规定,婚后房产若双方父母均有出资,在明确约定下,双方父母出资部分归各自子女所有;若无约定,法院会综合考虑婚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贡献等因素判决归属,并判定获房方是否需要对另一方给予补偿。


简单来说,买房子只要没出钱,即使房本加上名字,离婚的时候,也不能分房,房子归出资方所有。

 图片1.png图片来源:网络

杨虹霞:夫妻双方最好签订书面协议,把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都写清楚。此外,婚后夫妻一方继承所得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若父母希望名下房产仅由子女个人继承,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在遗嘱中明确写明房产的归属权。

02

婚内出轨成本飙升!

送出财产可全额追回


新司法解释让婚内出轨的代价进一步升级。配偶婚内出轨,赠与第三者财产的行为被视为违背公序良俗和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原配不仅有权追回全部财产,出轨方在离婚时还可能被判定少分或不分共同财产。

杨虹霞需要注意的是,若出轨方离世且有非婚生子女,第三者有可能通过主张非婚生子女继承权,依法继承出轨方的遗产。为避免此情况发生,夫妻双方可以提前订立遗嘱,排除非婚生子女或第三者的继承资格,保障自身及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

图片4.png图片来源:网络

03

直播打赏算“挥霍”!

夫妻财产保卫战打响


在网络直播盛行的当下,直播打赏引发的夫妻财产纠纷日益增多。新司法解释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



夫妻任意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未经对方同意过度打赏主播,这就算是挥霍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分割财产时,该方可能会少分或不分;但如果只是小额打赏,就不算挥霍,不会影响财产分配。


杨虹霞为保护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家庭财务使用规则,规定哪些支出需要经过双方同意,尤其是在网络打赏、购物等大额支出上,应避免一方单方面决策。夫妻双方也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提前规划家庭财产分配。

图片5.png图片来源:网络

04

全职妈妈的保障!

离婚不再“人财两空”


在婚姻中,有些女性选择当全职家庭主妇,照顾家里大小事务。新司法解释规定,离婚时全职妈妈有权要求对方支付家务补偿金,具体给多少,会根据当地居民平均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这一规定充分肯定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勤付出,也体现了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认可。

杨虹霞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一方长期负责家务或育儿,夫妻双方可以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各自对家庭的贡献以及财产的分配方式。同时,全职妈妈也要考虑到,离婚打官司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举证难、执行难的问题,所以提前立好遗嘱,明确个人财产归属,可以保障未来生活。

图片6.png图片来源:网络

05

不婚同居时代,

“事实婚姻”财产分割有法可依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不婚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新司法解释对这种情况也有了规定。非婚同居关系期间,对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无约定时,同居期间各自的收入、继承或受赠财产归个人所有,共同出资或无法区分的财产按出资比例分割,并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子女情况、贡献大小等因素。

杨虹霞同居期间双方可签订《同居财产协议》,明确共同财产范围及分割规则。由于非婚同居双方在一方离世后,在世方没有法定继承权,可以提前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留给同居伴侣,这样就能避免因遗产引发的纠纷。

图片2.png图片来源:网络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情感结合,还涉及到诸多现实的财产问题。2025年实施的新司法解释,提醒着每一个人都应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独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婚姻,深入思考婚姻的本质和意义。

另一方面,这也促使我们在婚姻中更加审慎地对待财产问题,做好合理的规划和保护,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让婚姻生活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