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不再是老年人专利

2019-04-14 12:33 | 查看: 130527

文章原载于《北京健康参考》

近日,首届中国遗嘱与遗产继承论坛暨《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主办方发布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建立以来,中华遗嘱库已保管了12万余份遗嘱,已生效遗嘱达684份,立遗嘱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

立遗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遗嘱应该是临终前的事。但媒体调查发现,一般立遗嘱的以70—80岁的老人居多,但近年来办理公证遗嘱的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前来立遗嘱。

据悉,本次论坛邀请来自法律学术界、法院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办理继承案件的一线法官,并发布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和相关独家数据。今年白皮书还新增了北京篇、天津篇、上海篇、重庆篇、广东篇以及江苏篇,呈现不同地区遗嘱大数据的各自的特点。在这些分篇中,首次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以及大湾区三大重要经济区域人们在经济、社会领域的不同特点。

从年龄上看,《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立遗嘱人群2013年平均年龄77.43岁,2014年平均年龄76.54岁,2015年平均年龄75.31岁,2016年平均年龄73.97岁,2017年平均年龄72.09岁,2018年平均年龄71.26岁。6年间,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71.26岁,年龄趋向年轻化。

据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中华遗嘱库作为体系化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遗嘱咨询、起草、订立、登记、保管、传递、继承调解、协助公证、诉讼出证等措施,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家庭纠纷的产生,有助涉继承类家事诉讼案件数量的降低。经过6年不断发展完善,中华遗嘱库的遗嘱已受到包括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公证机构在内的各级部门和机构的广泛认可。

针对中国内地立遗嘱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陈凯分析认为,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随着遗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入伍老年队伍的人群往往观念更超前,倾向于早立遗嘱。同时,为了保障遗嘱效力,需要立遗嘱人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许多老人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无法订立遗嘱。所以,平均年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据了解,2018年,中华遗嘱库系统接入司法电子证据云平台,成功将司法电子证据备案与遗嘱登记融合在一起,使遗嘱登记保管更具司法公信力。该系统将遗嘱登记时所形成的数据信息与证据文件通过电子签名,自动进行由国家授时中心授权的可信认证时间绑定,并通过第三方云储存、司法鉴定与备份、区块链防篡改等技术保障手段进行电子取证、存证。当诉讼中涉及遗嘱真实性认定时,法官可以直接通过该系统随时查阅和下载储存在云端的证据。法官还可以在庭审现场在线调取、播放、验证遗嘱。极大简化了法院和当事人取证手续,有助诉讼时间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