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思考生命?忧心未来?年轻人立遗嘱人数连年上升

2024-04-04 13:06 | 查看: 130823

受传统观念影响,国人普遍忌讳谈生死,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近年来,订立遗嘱正在被更多年轻群体所接纳。


2024年3月,中华遗嘱库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在中华遗嘱库中订立遗嘱的30岁以下人群,已从2017年的61人,增加为2023年的1030人,七年上涨了15.8倍,其中“80后”上涨了21.5倍,“90后”上涨了11.2倍。2020年至2023年,订立遗嘱人群中的“00后”也不断上升,达到了524人,最年轻的为17周岁。


9487_1712177185000.jpg

中华遗嘱库遗嘱宣读仪式。受访者供图


新世代的年轻人,在如何审视“身后事”?2024年清明节前,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了多位年轻遗嘱人的故事。


思考生命 对未来进行推演


2022年的一天,林华用了很多修饰疲惫的遮瑕,带着一束寓意热烈情感的火焰兰,走进了中华遗嘱库的服务中心,经过两遍录制,她在21岁,以死后的身份,哽咽地留下了一份经过公证的遗言。


“虽然推演过很多遍,希望给家人呈现淡然的状态,但到那一瞬间还是感觉,自己在隔着一个时空对话,想多留下一些唯一的东西。”林华说。


科研压力、从精神到生理的“不舒服”、在志愿活动中接触到中华遗嘱库的义工,均是林华订立遗嘱的前因。开始起念时,她把死亡看作了一种逃避方式,感觉“压力都会消失,死亡并不让人害怕。”


“我跟那位义工聊。她给我答疑解惑,并帮助我一步步完成这项工作。”从咨询到订立遗嘱,林华用了两周多的时间,她将财产分为了虚拟财产、个人物品、电子产品、银行存款、知识产权五个部分。其中电子产品留给比较理解她价值观的同学,银行存款由朋友帮忙捐献,包含她的b站、知乎和百度网盘账号的虚拟财产则留给母亲,“被我训练好的大数据推送,历史收藏,存在网盘的照片、笔记,都是我的思考的投影,我希望能给她留个念想。”


“立遗嘱的仪式感在于那一整段时间的思考。”预设生命只剩5年,立下遗嘱,林华觉得她有一种生命的拼图拼上最后一块后的释然,同时也是在未来打了一个结,多了一层羁绊,要更多地在现在负起责任,对生命负责。


如今,近2年过去,林华表示,她正更多地记录生活,更多向遗嘱中预期的状态靠近。


忧心未来 给亲友留下保障


看到一些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后,2020年,经常在夜里写作的17岁网络写手小亮,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将网络小说的著作权和存款,分别留给照顾和支持他的父母和朋友。


此时,小亮已写作4年,在圈内小有名气,但写作压力也很大。“我觉得想到我就去做,不要等。等着等着,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自己平时是一个比较有规划的人,所以想把自己的事情都安排好,也是对父母一个交代,也是相当于留下点自己的爱。” 小亮表示。


明确依据,虚拟财产进入遗嘱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近年,将微信、QQ、支付宝、网络游戏等账号作为“虚拟财产” 纳入安排,成为了“90后”和“00”遗嘱人的主要特征。2023年初,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90后”自媒体博主即在遗嘱中计划,待其离世后将账号留给好友运营,并将自己名下价值 300万的虚拟资产继承给父母。


2.png

中青年遗嘱虚拟财产类型统计图。图据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


中华遗嘱库法务部总经理、继承部负责人刘鹏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虚拟财产的价值,在金钱方面和感情方面都存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订立遗嘱,不光关注存款怎么分配,还有一定的情感表达,是情感价值的体现。”比如电子相册等虚拟财产,可能对陌生人来说不值钱,但是对于订立人自己,那都是他平时积攒的一些美好回忆,站在家人朋友的视角,有很高的情感价值。


刘鹏认为,尽管民法典已经明确了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虚拟财产的继承仍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机构运营方可能会以侵犯原产权人原使用人的隐私为由,拒绝让继承人继承这些财产,而通过在遗嘱中明确指定虚拟财产的继承人和管理方式,可以为虚拟财产的顺利转移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