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让“生前讲明身后事”成为新风尚

2024-01-30 11:32 | 查看: 131539


 1月10日,中华遗嘱库对外公布了2023年“十大典型案例”,案例系在60546件涉遗嘱案件中梳理而成,涉及再婚家庭遗产继承、独生子女继承、虚拟财产继承、遗产管理人服务等多个维度。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这些案例展示了百姓在遗产规划中所面临的复杂情境,以及背后涉及的伦理道德标准与法律问题。

  公民生前提前立下遗嘱,对于保护家庭财产、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睦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立遗嘱。中华遗嘱库此番公布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既为如何合法有效订立遗嘱提供了鲜活样本,也是一堂生动的普法宣传课。

  《2022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当代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这无疑是社会日趋开放进步的体现。在此次发布的“30岁未婚博士订立遗嘱,遗产留给母亲,若母亲离世则把遗产捐赠”一案中,正在读博的吴女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靠着自己的打拼购买了一套房产,鉴于母亲已经再婚,未婚的吴女士决定将房产优先继承权留给母亲。她还在遗嘱言明:如果母亲先于自己离世或者与自己同时离世,遗产将捐赠给韩红慈善基金会。吴女士的遗嘱深藏着对母亲的牵挂,体现了她的孝心;而将遗产捐赠给慈善机构,则彰显了她的慈善情怀。

  大量案例表明,一些离异或丧偶的老人重组家庭,相关财产权益分配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老人再婚能否过上幸福生活。在此次发布的“黄昏恋老人订立遗嘱,为离异女儿留保障”一案中,年近七旬的秦先生即将再婚,早年离异,考虑到女儿因为婚姻破裂,独自抚养孩子,他在再婚前订立遗嘱,决定将自己所有的遗产由女儿继承。如此一来,既保障了女儿的安稳生活,也为其晚年幸福生活消除了“隐忧”。

  有人口学家估算,2024年中国的失独家庭数量将达到200万,必然会产生诸多遗产继承问题。“失独父母”宜未雨绸缪、早作安排,防患于未然,排除遗产继承方面的困扰。在此次发布的“失独老人指定侄子侄女为遗产管理人,守护留给孙子遗产”一案中,60多岁的陈叔叔和刘阿姨唯一的女儿因病早逝,留下年幼的外孙,由女婿照顾。鉴于其女婿即将再婚,陈叔叔和刘阿姨指定侄子侄女为遗产管理人,帮助外孙管理遗产。该案例为有类似情况的失独家庭如何保障遗产顺利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

  订立遗嘱是“生前讲明身后事”,与民生息息相关。值得关注的是,现实中,遗嘱被认定无效的比例非常大。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全国法院审理遗产继承案件中,遗嘱被认定无效的占到60%,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近日,中华遗嘱库推出“继承无忧”八大服务措施,通过建立联动、只需跑一趟、代办、关口前移等机制,提升遗产继承便捷性。此举对于化解家庭遗产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期待各地相关部门、公益组织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大力宣传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等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规范遗嘱库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探索实践,给有意愿立遗嘱的群众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携手将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推动“生前讲明身后事”成为时代新风尚。(威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