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玉辉:神圣职责,匠心传承
2022-11-25 14:58 | 查看: 135034
近日,中华遗嘱库遴选了首批驻场咨询专家,本文介绍专家老师谌玉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谌玉辉的行走足迹,体会她的匠心传承。
01 初心担使命
作为中华遗嘱库义工,谌玉辉几乎天天开着车,载着中华遗嘱库的各种宣传资料,辗转北京的各个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离/干休所、央企、中直机关、公园等地方,开展家庭财产继承法律知识的公益普法宣讲和咨询活动,为广大市民解决家庭财产的传承难题。
因为长期坚持不懈地宣讲,已经有不少市民直接拿着谌玉辉的名片去中华遗嘱库服务中心订立遗嘱。
▲ 与订立遗嘱的市民合影
当说起有没有特别感慨或记忆犹新的案例时,谌玉辉笑笑说:太多了。但有一件事却让她坚定余生只做财富传承。
2018年,谌玉辉在西长安街沿线社区做公益咨询时遇到一对离休老夫妻,他们有两套房子,育有一儿一女。两位老人想着房子迟早都是孩子的,正好一人一套,就提前过户给两个孩子,老夫妻与女儿女婿同住。
老夫妻不知道的是,儿子拿到房子后就卖掉挥霍完了;几年后女儿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世,后来女婿再婚,与老夫妻争房子,老夫妻竟然被赶出去。
辛苦一辈子挣来的两套房子,一套被儿子卖掉,一套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后来在谌玉辉的调解下,事情总算有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经过这事,她进一步认识到中华遗嘱库义工的责任、使命和义务。
谌玉辉表示,中国人从来不缺创富的能力,但守富和传富的意识还需要提升,大多数市民还是不了解如何守住自己辛苦积攒的家财,如何科学合法地把财产留给想给的人。向社会宣传和普及财富传承知识,任重而道远。
02 匠心致传承
“光有爱心,可做不好这个伟大的事业”,谌玉辉说。
四年来,谌玉辉秉承着“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信念,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财富保护和传承、遗产管理人的知识。
在此期间,谌玉辉阅读了相关著作14部、有声收听和阅读专业书籍213本、阅读学术论文及相关各类文章无数,累计笔记超50000字;用专业知识服务过3000个家庭。
▲ 谌玉辉的笔记
在持续的践行中,谌玉辉凭借着丰富的遗嘱知识和经验,经考核成为了一名遗嘱预审核工作人员。
在中华遗嘱库做遗嘱预审核的时候,一个事件让她感受到遗产管理人制度的重要性。
因先生出轨而离异的37岁林女士(化名),有一个10岁的女儿。林女士很有挣钱能力,家产丰厚。她的传承意愿并不复杂,只希望把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女儿,并且在任何情况下财产都不会被前夫所掌控,一分钱都不行。
林女士担心万一自己出现意外,前夫就顺理成章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有权管理自己的财产。为了这事,林女士花了三年多时间找了很多律师、公证处、家族办公室,但没有一个令她满意。机缘巧合下,她的朋友向她介绍了谌玉辉。
当天她带着律师,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坐在谌玉辉面前,但随着双方聊得越来越深入,林女士的神态越来越恭敬,神情越来越欣喜……她带来的律师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对谌玉辉说了三次:您真专业!
最后,谌玉辉根据林女士的需求和意愿,从全资产、全家族、全生命周期的提前安排为出发点,给出了专业的解决方案。
林女士确认方案后,激动地眼含泪花对谌玉辉说:太好了!压在我心里几年的石头终于能放下了……
03 开拓新方向
谌玉辉表示,遗产管理人在某些情况下,像坟墓中伸出的一只手,传递和执行被继承人的意志,最关键是能弥补和解决继承人能力的不足,科学地传承和管理财产。家人、家财、家事,是遗产管理人最需要解决的事情。
今年,谌玉辉有幸被中华遗嘱库与北京和谐继承服务中心主办的遗产管理人高级专家培养计划录取,她非常开心,更加投入地研究遗产管理人实务的各种焦点和难点。
她在精进自己的同时,希望为同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惠及更多的市民大众,让家家传承有道、户户家业长青、社会更和谐温暖!
▲ 与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合影
2022年,在第三届遗嘱与遗产继承论坛暨第一届遗产管理人论坛上,谌玉辉被聘任为中华遗嘱库驻场专家,其撰写的论文《浅析遗产管理人实务中的焦点和难点》也在“遗产管理人制度和实务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联合征文活动中获奖。
随着2021年《民法典》的颁布,遗产管理人制度弥补了之前《继承法》的空白,意义非常重大,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多元、复杂、琐碎且鲜活的现实需求。正因为如此,学术讨论和实际操作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谌玉辉表示,会秉承着“神圣职责,匠心传承”的座右铭,坚定地深耕和持续研究遗产管理人的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