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楠:选择少有人走的路
2022-11-04 14:30 | 查看: 133051
近日,中华遗嘱库遴选了首批驻场咨询专家,本文介绍专家老师徐楠。
我是徐楠,深耕财富传承领域已五年有余。
我一直铭记着这句话:一个人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取决于你和哪些人在一起,读了哪些不一样的书,得到了哪些收获。
个人事迹
//
道路的选择
“你是真要走吗?”这是银行领导签字前最后的一句话。
“是的。”收拾物品离开熟悉的银行时,我心情兴奋又忐忑交织。兴奋的是离开体制后,我终于能自由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我虽然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律系,但我将要从事的财富传承方向是个年轻而又充满争议的领域。
说它年轻,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创造财富的第一批人正面临财产传承的现实问题,但相对于西方地区和香港,内地的财富传承领域从未有过成熟的体系和路径。
争议是因为法律业内对继承实务的看法负面居多,认为其鸡肋且执业风险巨大;同时,人们也不愿意谈及继承,由于克服不了心里的那道坎,往往选择忽视避而不谈。
虽然知道前路布满荆棘,但我依然相信光明就在前方。进入财富传承领域的第一年,除了每天必须参加的专业培训和案例复盘,我也像众多同业一样自费参加大量外部的培训。
按照一般的线性思维和绩优案例,一个人的专业提升必然会带来产能的提升,但我却没有。难道我不适合这个行业吗?还是如同律师同行所说,这是执业的死亡禁区?
我曾经一度陷入了迷茫当中,几乎要放弃。
//
道路的转型
有时候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某一天,我正苦恼如何破局时,朋友圈刷到了一位朋友的分享,说她成为了中华遗嘱库义工。
我随即上网查询了更多中华遗嘱库及其创办人陈凯先生的相关信息,当下内心的迷茫一扫而空,这才是我要走的路!
第一次参加陈凯先生的培训是2018年,当时陈先生娓娓道来各种财富传承风险,学法律的我自然领会更深刻。从那次之后,我陆续参加了9次培训并申请成为中华遗嘱库义工。
▲ 与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的合影
转型是痛苦且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我决定一改之前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每天坚持与身边的朋友交流财产继承方面的话题,晚上回家自学,制作属于自己的专题课件。
庆幸我从法学院毕业,已经习惯对自己要求严苛。除了学习必需的法律条文外,我还根据实务经验和市场分析,把内地与港澳台跨境继承作为自己深入探究的方向,形成理论框架和竞争优势。
中华遗嘱库义工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我来说,中华遗嘱库义工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改变。通过新的连接,我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帮助更多市民解决家庭财富传承问题,让他们更安心,家庭更和谐。
//
道路的坚持
在财富传承的道路上,我见过太多各种财产纠纷的案子。自己家外公去世时因为继承手续的问题,至今故居依然未能过户;邻居为了父母的一套房子,三兄弟闹得不可开交……
这让我想到如果自己先离开,父母肯定接受不了,同时他们还要为各种继承手续而烦恼,我不希望给家人留下麻烦。
所以2019年3月,我决定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家人立遗嘱。《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我表示立遗嘱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安排,防范风险的事情。
除了给自己的家庭规划财产,我也有向身边的朋友宣扬财富传承的理念。然而刚开始并不顺利,更多时候收获到的是众人的不解和白眼。
随着2021年1月1日我国首部《民法典》生效,社会掀起了学法的热潮,我主持的每场公益普法讲座出席人数都超过预期。从大家对学习继承实务的热情中,我更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
《民法典》继承编新增了遗产管理人的内容,标志着我国长期以来财产直接继承制转变为间接继承制。
为了顺应社会需求,中华遗嘱库联合北京和谐继承服务中心推出了遗产管理人全国协作体系,知道消息后我立刻报名加入。
在这里,我不仅能参与遗产管理人最前沿的话题研讨和学术交流,还能让自己快速成长为专业的遗产管理人。
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挚爱的财富传承领域,与中华遗嘱库,与一切热爱这个事业的有缘人携手走下去,帮助更多家庭实现全资产、全家族、全生命周期的传承,确保家人和睦、家财安全、家事和谐。
▲LCP首期集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