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遗嘱知识   /  案例库

年轻人的遗嘱清单:盆栽、代码专利和19年的游戏账号

2022-05-07 17:54 | 查看: 132823

7.png7.png





(视觉中国 / 图)



前段时间,看到网友对「三十而立」这个词,作出了一个新解释:


三十而「立」,立遗嘱的立。


第一反应,是有些诧异。


毕竟,立遗嘱这个事情,看起来和「三十而立」之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


认真了解之后却发现,这件看似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事情,如今却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划进待办清单。


8.png


甚至提前到十和二十开头的年纪。


据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底,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1204人,较去年增长了80%。


2020-2021年有223名“00后”立遗嘱,近一年增长了14.42%。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要带你走近的,便是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那些为自己安排着「身后事」的年轻人——


下面,便是他们的故事。


01

“它可以指导我该怎样热爱生活”



@孟欣,20岁,大三学生

“我去世后,社交账号留给父母,冬奥志愿者服和剩余的衣物,就捐给山区的小学……”面对镜头和几名见证人,2001年出生的我,平静地念着自己遗嘱上的条款。

5个室友都知道我去立了遗嘱,觉得我的想法“好酷”,遗嘱有了法律效力,不是自己随便写写,认为我在认真思考人生。


这是因为今年二月底,我在做冬奥会志愿者的时候,认识了中华遗嘱库的一位义工,我问他为什么要立遗嘱之类的,了解了一下,觉得“我需要它”。


我原来觉得我所有东西都属于爸妈,就只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我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无法跨越的阶层、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学习成绩、欠缺的交际能力,都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可能有一些独特的社会价值,比如我写的代码专利、参加过的社会活动等,有传承下去的必要。


我所有的衣服——包括做冬奥会志愿者的,还有所有的物品,我希望朋友们能卖就卖了,卖完之后的钱和卖不掉的衣服希望能捐掉。像我的电子设备、首饰、化妆品,以及一些盆栽,我留给了舍友们,会感觉我还活着。


9.jpg

●孟欣的冬奥会志愿者衣服。讲述者供图


10.jpg

●孟欣的盆栽。讲述者供图


电子设备很重要,因为我学的是智能科学与技术,所产生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其实都在电脑里面,包括今年打算申请的一个代码专利,我把它留给了一个朋友。


这是我一直想实现的社会贡献。去年,我筹划了一个志愿项目,去社区教老年人使用手机。我们6个人的团队教了40多位老人。我们不仅用了PPT,还做了一个72页的小册子,写了怎么使用微信,比如支付、建立群聊、群接龙什么的,主要是生活上的。


我的一些账号,像B站、知乎、微信这些,留给我爸妈。上面有很多我的生活痕迹。我发东西其实很少,知道发出去很多是得不到共鸣的,所以那些平台上更多是记录了我每天跟谁在说话,分享了什么图片,浏览了哪些宠物视频和美食视频。我主要想给爸妈看这些记录,知道你们的女儿是怎样生活,怎样去思考,怎样去看这个世界。


3月30日立完遗嘱,我有点放松,觉得已经对死后有了一个满意的安排。


对于立遗嘱这件“身后大事”,我从两周前开始密谋。立完遗嘱那刻,我如释重负:“我已经想到了我死后的事,像超额完成了人生的任务一样。”


真正站在死亡的角度看待自己之后,可以指导我该怎样热爱生活,让我更向死而生了,一些情绪和压力反而缓解了。我的生活也清晰了一些,我意识到很多事情放到死后也没办法去辩驳,别人的理解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只要做我自己就好。


11.png

●孟欣立遗嘱时的场景。讲述者供图


02
“我把它定义成生命阶段的总结”


@阿黎,21岁,程序员

00年的阿黎萌生了立遗嘱的念头。今年即将从计算机系毕业的他,收到了几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

实习期间,阿黎已经见识到了程序员的“风险”有多高:“996无缝过渡007,遇上新项目,整个部门直接住在公司里一起‘肝’。”


 

这个月,在朋友的介绍下,阿黎来咨询立遗嘱的事项。花了一周盘点自己的“财产”,阿黎发现自己拥有的,只是三张加起来数额不到5万元的银行卡,和一些“不跌就不错”的基金。


最后,他选择将银行卡留给父母,“如果以后有了工资卡,也是留给爸爸妈妈”。微博和微信号,他留给了女朋友,“我也不想注销它们,爸妈想我了,还能和‘我’聊聊天”。


12.jpg

●图 / 电视剧《人生dele事务所》


03
“我把它定义成生命阶段的总结”

@王峰义,30岁,产品经理




经常看到新闻里年轻人猝死,大部分是程序员,前两个月猝死的字节跳动员工比我还小。虽然我心态很积极,但是说完全没有受影响是不可能的,也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不应该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每天大概都是八点以后下班,周末有时会加班。这两年互联网红利期似乎过去了,尤其大规模裁员给大家压力挺大。保证不被裁员,我没有这种自信,从去年开始已经在看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


2018年开始,我身体特别不好,生活饮食不是很规律,晚上失眠,白天容易犯困,精神头比较差,体重从170涨到快200斤了。那年开始我就再没体检过。


立遗嘱的导火线是职业原因,但真正下决心还是2019年底,我在微信上读到一篇文章,大致就是百年之后可能父母很难拿到你的财产,因为按照法定继承(规则),父母需要跑好多部门去走手续。这和我之前的想法不一样,把我带入了另一个观念里。


3月21日我立了遗嘱,包括基金账户、一些银行卡和一点股票都留给父母,姐姐们都结婚了,就没必要给她们。此外,还有一个玩了19年的《梦幻西游》账号,能卖20多万。我从2003年就开始玩,练到满级“转世”重练,我已经“转”了三次。


立完遗嘱那天我没有太多感受,也没跟别人分享。我至今没有跟父母讲,根据我的判断,如果讲完,他们可能会觉得我是不是有一点负面的倾向。


现在的安排也不是最终安排,因为我之后还会有妻子儿女,还会修改,我把它定义成一个生命阶段性的总结,我喜欢生活有规划。


13.jpg

●资料图。图源东方IC。


04
“没交代点啥就走,那太遗憾了”


@啾啾,知乎网友,年龄不详


我是在上课的时候,突然被老师叫出去,才得知爸爸猝死的消息的。


很突然,不知所措,他死了。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


「在我爸突然去世时,他到底在想一些什么事情。」


我很想知道他究竟对死亡是怎么想的?


他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对妈妈说,对这个世界说?


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没有?


对留下的东西他会想要怎么处理?


但是他没有机会说,也没机会对我们任何人说,就走了。


我就在想,如果没交代点啥就走,那太遗憾了。


我不想走得这么遗憾。



14.jpg



05
“钱不多,但也是份保障”


@张超,23岁外卖员



我干外卖这一行,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


因为经常要卡点送餐,所以没办法,经常要在车流里窜来窜去。


有一次抢行,被拐弯的一辆渣土车刮倒,好在司机及时停车,只受了点小伤。


但在我自己看来,那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于是,我偷偷立了一份遗嘱,万一出事,把我工资卡里的「遗产」全部留给还在读大学的女朋友。


我女朋友和我在一起两年,她是一名女大学生,在很多人看来,我和她并不般配。


但她从来不在意这些,一直陪在我身边默默给我加油打气。


我想为她创造更好的生活,虽然工资卡里的钱不多,但万一哪天我突然发生意外,那或多或少也算是一份保障吧。



15.jpg



06
“不是年轻就可以远离死亡”


@小叶,21岁,英国留学生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死亡这件事,因为我觉得这种事情离我特别远。


直到疫情的出现。


先是在网络上看到武汉疫情爆发,新冠逝者家人痛哭的视频,火葬场排队领骨灰盒的家人,还有每天都在成倍新增的感染和死亡数字。


当时就很有感触,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


后来,疫情蔓延到了我的身边。


看到自己身边相继有人感染。


我自己也被感染过一次,居家隔离了两个星期。


虽然没什么症状,但这也让我越来越觉得,意外、死亡与年龄无关,不是年轻就可以远离。


自那以后,我便想到了立遗嘱这件事,并且现在也已经做了。



16.jpg



07
“十分钟就能规避潜在风险,为什么不呢?”


@猫球,猫狗双全的知乎网友



我家保险柜里已经有厚厚一沓「遗嘱」了……


相信我,一旦入坑,你会发现这比在洗手间自拍有意思多了。


比如说,我上次修改,把我的猫从给我爸改成了给我前男友,因为我爸有阵子应酬太多没照顾好我的狗、害它生病,剥夺他的猫猫继承权。


我最初有这个观念,是读EMBA的时候,听资产管理的老师讲过一个案例。


某地一企业家,家中只有一个独女,从小万千宠爱。


为了避免突发急病,很早便把家中的财产和股权,在女儿婚前全都转入了女儿名下。


后来,女儿结婚,生了两个孩子,日子看上去非常幸福。


但有天,女儿遭遇车祸,意外离世。


因为她没有留下遗嘱,按照继承法,全数财产的三分之一归丈夫、三分之一归两个孩子、三分之一归父母。


而因为两个孩子年幼,丈夫作为唯一监护人,会暂时代管这些资产。


这一下子女婿就拿到了岳父公司的绝对控股,然后把二老踢出了董事会。


虽然说这是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但如果立遗嘱只是个没有任何成本又有点好玩的事儿,为什么不花个十分钟就能规避这样的风险呢?



17.jpg


08
“把钱留给父母,游戏账号留给亲哥”


@葱葱,18岁,大三学生



我的钱不是很多,都是省下的生活费,和偶尔参加兼职攒下的零花钱。


如果我有天突然去世,我要把卡里的钱都留给父母。


手提电脑和ipad留给我哥,还有游戏账号也留给我哥,毕竟这个号就是他带我做起来的。


万一有天不在,他也可以帮我通知一下游戏好友,我去世了这件事情。



18.jpg



写在最后


据中华遗嘱库公开的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最严重时,全国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


而最高峰时,小程序一天能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从谈遗嘱色变,到90后、00后立遗嘱成为一种现象。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一名叫陈凯的主任认为,这种对生死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它并不代表人们对死亡没了恐惧和焦虑,而是让人能够在制定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人生和将来。


就像奇葩说辩手邱晨在谈起自己癌症经历时,说到的:


「我觉得无论是死亡的日期、还是身患重病、还是我们人生中躲不过的所有的坏的消息,我们都只有看到它、面对它、甚至愿意谈论它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去对抗它。」


19.png


归根结底,死亡是一个迷,一个巨大的谜,是最终的失控,是你所熟知的存在物的不可思议的消失。


正因如此,我们会在生活当中无意识地去回避,由死亡带来的焦虑。


但仔细想想,回避之后焦虑并不会消失。


只有正视自己的有限,才能为更清醒的生活服务。


而看似「魔幻」的立遗嘱行为,实际更像一种死亡终将到来的豁达。


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探索「生死」。


就像人们常说的,把每一天当作人生最后一天来过,你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同样,在立下遗嘱的那一刻,就能知道自己在离「死亡」最近的时候,自己真正应该重视的是什么。


或许现在的我们工作很累、生活很糟、自己很孤独。在同时,我们也要知道:


在死亡面前,任何的困难都不是同等量级。


我们或许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但并不妨碍我们在人生的盒子里留下自己想要珍藏的东西。


与其将时间用在迷茫、惆怅和抱怨,不如将生命活成一场「争分夺秒打怪升级」的倒计时。


在故事步入终章之前,在一切还未尘埃落定之时,去奋斗、去努力、去打拼。


尽自己的所能,过最有价值的生活。


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