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启动 “家门口”遗嘱服务受老人青睐

2025-06-27 10:45 | 查看: 130744

央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记者 庞婷)“现在立遗嘱可方便多了,家门口就有个遗嘱库。”这几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张先生逢人就提起这事。自从6月26日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正式启动以来,咨询如何立遗嘱已经成为许多家住丰台的老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房子是不是可以只留给小儿子?”家住附近小区的霍女士在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启动当天就来到现场询问,还有不少老人早早赶来排队预约。以往这些让不少老人辗转难眠的问题,如今有了更专业、更便捷的解决方案。通过咨询专家的耐心讲解,一些老人的观念也开始转变,认为立遗嘱不再是讳莫如深的事,而是对家人负责的表现。“我的大儿子已经定居国外,平时只有小儿子照顾我。以前觉得立遗嘱不吉利,可看到邻居走后,一家人因为遗产分配闹得兄弟反目,才明白提前规划清楚,反而是给孩子们省去麻烦。”霍女士坦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不仅详细梳理了名下房产、存款的分配方案,还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将对两个儿子的牵挂和期望娓娓道来。

根据中华遗嘱库2024年白皮书数据,立遗嘱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统计的77.43岁降低至 2024年的67.71岁,越来越多的老人意识到提前规划身后事的重要性。中华遗嘱库项目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全国性公益项目。自2013年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在全国设立56个分库,为57.2万人次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了35.7万余份遗嘱。

据了解,在以往的遗产继承案例中,因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在全国审理的遗产继承案件当中,遗嘱被确认无效的占60%。中华遗嘱库的专业服务有效减少此类纠纷的发生,截至202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的118例案件中引用了中华遗嘱库的遗嘱作为证据,法院直接采信率达100%。

如今,立遗嘱的人群不仅在年龄上呈现下降趋势,在遗嘱内容和形式上也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房产、存款分配,一些老人还会将自己的珍贵收藏品、股权等纳入遗嘱范畴。同时,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通过情感录像、幸福留言等方式,将家风家训、人生回忆等传递给家人。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就有不少老人通过这些方式,给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仅如此,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开展的系列公益讲座,也得到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咨询老师结合典型案例为大家讲解遗嘱的重要性、如何订立有效遗嘱等内容,受到热烈欢迎。

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北京丰台分库的启动,能更好地服务丰台区的居民,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安心安排好身后事。老人提前规划身后事,不仅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也为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立遗嘱的方式,规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传递好家庭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