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能否成为一种文化?

2023-01-20 09:54 | 查看: 131899

遗嘱是什么?

遗嘱是“源”——遗嘱是一种历史,遗嘱是一种来源,遗嘱是一种依据。


遗嘱有什么?

遗嘱有“员”——在茫茫人海之中,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家族的一员、家风的一员。家庭跟财产有关,与财富有关,更和我们的精神有关。


遗嘱做什么?

遗嘱做“远”——遗嘱让每个家庭的财富更多、精神更高、权力更广,让每个人走得更远、活得更久。


640 (2).jpg


近日,2023年第1期(总第3期)“桂客半月谈”在中华遗嘱库正式开播。2023年正值中华遗嘱库成立10周年,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编委会副主任(执行总编)、法宣在线总编辑、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带着“桂客半月谈”走进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服务中心,共同探讨“遗嘱,能否成为一种文化?”


640 (3).jpg



 01        

一定要让遗嘱,成为一种文化


有关遗嘱,陈凯首先追忆起十几年前在澳洲的一件小事。当时,澳洲的朋友向陈凯询问一些国内的趣事,他向朋友介绍了侯耀文遗产案。几乎所有外国人都对这件事表示不解:为什么侯跃文不立遗嘱呢?这些坦然的外国人,令陈凯深受触动。当即便表示,一定要让遗嘱,成为国内的一种文化。


众所周知,国内一直将立遗嘱,视为一种膈应、晦气的事情,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这些,并不是一件易事。回国后的陈凯,对此事念念不忘。直至2013年,终于创办了“中华遗嘱库”,专门从事遗嘱订立等相关活动。


640 (4).jpg


然而,要让遗嘱成为一种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来应聘的年轻人、酒店管理人员、主管部门的领导,都对遗嘱避之不及。


为什么多数人反对立遗嘱?其一,是中国人讲究“尊老”,即便有遗产纠纷,一般也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没有必要提前立一份遗嘱。其二,是遗嘱会带来更多的纠纷,会引发子女的纠缠。但仔细思考便会发现,这些问题和是否立遗嘱,并无直接关系。


640 (5).jpg


在陈凯看来,让遗嘱成为一种文化,不仅是他的一个心愿,更是一个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中华遗嘱库启动之后,通过十年的潜移默化,人们对于遗嘱的观念,已经从不思考到思考,从不敢谈到敢谈,从绝对反对到相对认可,这是一个文化现象的变化。如今,每当一个有关遗嘱的社会热点爆发之后,都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就是遗嘱的变化。


之所以遗嘱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不得不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疫情。因为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明天和意外,不确定哪一个先来。在中国,保险与遗嘱在中国社会的接受程度是有可比性的。当人们意识到,遗嘱与保险一样,是一种未雨绸缪,人们就对遗嘱有了正确的认识。


640 (6).jpg



 02        

遗嘱成为一种文化,不仅可能,而且必然


刘桂明院长用一唱一和、一讲一评、一前一后,来形容本次“桂客半月谈”的新模式,并用40个“一”,总结了陈凯所讲述的遗嘱发展过程。


“首先,陈凯用了他到澳大利亚的一个场景,通过这个场景讲了一个案子,通过这个案子又发现了西方群体当中的一种默契,他从这种默契之中看到了一种境界。这种默契又促使他回到现实,在一次招聘中看到了一种惊讶,连带着一块水牌带给他的思考。这块水牌是一种广告,这个广告又引发了一位领导的询问,没想到又引来了一次请托。


由此可见,遗嘱已经形成了一种认可,这种认可又形成于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表达了一个心愿。这个心愿使得陈凯认识到中华遗嘱库所做的事情是一种必然,但现实是不断反复的,所以又经历了一次争论。这个争论表达了一个观点,同时也得到了一种反对。之后他又发现了一种有关立遗嘱的现象,从中寻找出一种纠纷,进而表达了一种愿望。


640.jpg


根据现实情况,陈凯有了一个预测,立遗嘱的年龄会逐渐变为30岁,由此他看见了一个变化,之后演变成了一种讨论。遗嘱的讨论促使律师开始重视健康管理,为此要做好一个安排。我们对遗嘱的一个认识,看到了一个反应,随后还存在一种猜疑,这真正显示了中华遗嘱库对社会的一种关心。关心便是一种担心,担心一种建设跟不上、一种能力跟不上。所以一种比较、一次访谈,乃至一些留言,让陈凯看到了遗嘱库的一种进步。遗嘱库的10年,便是他对立遗嘱的一种回应。现实中老人的一种等待,为的是一份安心,显示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责任。所以陈凯最后的结论就是一种行动,我们要行动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刘桂明院长说道。


最后,刘桂明院长表示,遗嘱成为一种文化,不仅可能,而且必然。正如我们每个人对父母的感恩:父母的生育之恩,我们小时候就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自己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培育之恩,我们要用一生才知道。因为教给我们的善良、勤劳、仁爱、坚韧等品德与精神,我们要用一辈子才能真正领会与理解。


640 (7).jpg


遗嘱,就是一种凝聚了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培育之恩的文化。


我们相信,遗嘱一定能够成为一种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环环相扣、代代相传的文化。